预约电话:0377-60163696 人工预约平台

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
南阳市博物馆对零散石刻保管工作的研究
2021-05-14

石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到唐宋元明清各类碑刻造像等,无不闪耀着先人鬼斧神工的艺术创造所迸发的智慧之光。多年来,南阳市博物馆在致力于保护田野石刻的同时,也搜集了大量的石刻造像。这些石刻造像充实了博物馆的馆藏,为研究古代石刻艺术及南阳地方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现将南阳市博物馆对零散石刻集中保管工作的认识总结如下:

一、加强零散石刻的摸底调查,积极搜集流散于社会的石刻

南阳市是文物大市。汉代画像石、古代墓碑、功德碑、歌咏碑、记事碑、石质建筑构件、石质生产工具等散见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文物由于长期散存于民间,缺乏必要的保管条件和保养技术,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同时,这些文物由于价值较高,已经引起文物贩子的垂涎,随时有进一步流失的可能。调查与保护这些古代石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阳籍有识之士就极为重视零散石刻的调查与搜集工作,张嘉谋、董作宾、孙文青、郭宝钧等先生积极投入古代石刻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为南阳汉画馆的创立奠定基础。南阳从汉代画像石的搜集保护中得到启示,形成了搜集保护古代石刻的传统。

南阳市博物馆古代石刻搜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深入社区、机关、乡村、废弃桥梁、施工现场和私人收藏家,调查和搜集古代石刻,发现了一大批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的古代石刻,并积极对发现的石刻采取力所能及的保护措施。对极为重要的古代石刻有条件原地保护的就原地保护,原地没有保护条件的,就千方百计转移到南阳市博物馆保存。

2.建立广泛的信息渠道,搜集流散于社会的文物及古代石刻的信息。我们除了与各乡镇文管办的同志加强联系外,还通过博物馆之友、收藏爱好者、文物爱好者以及关心博物馆发展建设的人士,多渠道了解反馈散存于社会的古代石刻的情况和调查搜集后的处理结果。对博物馆之友、文物爱好者、收藏者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石刻、碑帖、拓片制作等相关知识的传授培训,在宣传《文物保护法》的同时,宣传石刻类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加强与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让他们明白博物馆藏品搜集的意义、目的、范围和对象,动员他们提供线索,协助搜集(图一、图二)。

3.接收公安等执法部门移交的打私古代石刻。

4.帮助其他兄弟单位代管或保护古代石刻。如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文庙在古建修复中,鉴于施工过程有可能对碑刻进行破坏,南阳市博物馆在南阳市文物局的指示下,我们将碑刻拉入南阳市博物馆库房院内进行代管。南阳文庙古建修复完成后,对复立在大成殿前的7块明清碑刻进行了保护指导。

5.加强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在城市道路建设、桥梁改造中发现文物,及时搜集资料并将文物收入博物馆馆藏。

二、古代石刻的保管

大多数古代石刻由于体积大、重量大,不易移动搬运等原因,石刻的保护工作一直是南阳市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对于不可移动的古代石刻进行原地保护。如我们对武侯祠内的残断石碑、古建筑的残破石构建进行加固、粘合;对不可移动的重要石刻,为了防止人为破坏和风雨剥蚀而加封玻璃,在加封玻璃罩的同时考虑通风换气和清洁打扫等因素;设置围栏,使游客与古代石刻保持一定的距离。

2.对于重要的古代石刻且能够进入库房的,在技术处理后,按规定进入库房保管。如我们对明代唐王诸王及其与唐王有关的石刻由于体量比较小、价值比较大,我们就在库房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挤挪出一个专门库房,用于古代石刻及明代唐王墓志碑刻的保管(图三)。

3.对于体量特别大的古代石刻,我们将这些石刻排放在库房院两侧,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登记造册。在库房周边增加监控镜头全方位保护古代石刻(图四、图五、图六)。

4.我们在已经征集的古代石刻中,根据石刻的门类和艺术特征,先后举办了《石刻遗韵——南阳市博物馆石刻文物保护成果展》、《明清石刻展》、《明清碑首展》等。

 

三、南阳市博物馆古代石刻的保护

石质文物需进行科技保护,对于收入馆藏和正在展出的古代石刻我们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了以下不同的保护措施:

1、表面清洗:用去离子清刷石刻表面的尘土,色沉积物苔藓等。表面清洗的目的除了清除碑体污物外,还将滋生在碑刻上的低等植物清除,以便隔绝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侵蚀碑石。

2、纸浆脱盐:分三次纸浆敷涂,去除石刻内部可溶性盐,以避免可溶性盐在潮湿的空气中随着温度、湿度变化反复发生反应,结晶析出表面,造成体积膨胀而损失碑面。

3、无水洗涤:无水乙醇清洗碑体,达到通透毛细管的作用,疏通孔洞,为渗透加固作准备。

4、渗透加固:SAE——300弹性加固剂对石刻进行渗透加固。聚合的SAE——300在溶液中缓慢水解,反应过程时,石刻的矿物颗粒被硅酸胶膜结合在一起,无副作用,不影响石刻的吸水率等物理本质特征。在石刻表面不生成隔离层,而形成均匀的强度剖面。

5、疏水处理:涂刷憎水剂,隔绝水介质,切断污染源。

保护石质文物的基本思路和所具备的方式、方法及技艺离不开科技保护,同时也说明对任何类似文物所采取的科技保护,其保护的全过程,就是科研的过程,都需要科技作强有力的支撑。

四、重要发现

南阳察院平面图石刻  清代

察院亦称按察司行台,又名巡按御史行台,创建年代无考,同治十二年(1873年),南阳知府任恺重建,原建筑有照壁、大门、仪门、龙门、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等。清初曾改察院为分守道署,后改为试院。康熙以后每有上官至南阳,多以试院为行台。像钦差大臣、巡察御史等高级官员到了南阳后,都住到察院。察院也就变成官署了。除此之外,察院的另一个用途,就是每隔一年在这里举行一次秀才考试。南阳府州县的考生都集中到这里,时间需要两个多月,先预习后考试。民国时期察院为宛南中学占用。建国后为南阳军分区等单位占用。

驿站碑  清代

南阳府所辖的叶县、方城等县,为南北驿路要冲,百姓苦于驿站的繁重役务,为顺应民意,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十月,南阳府推官任克溥判决免除民间马站牛站设置。该碑所刻内容正是当时的判语。碑文记述:“马站牛站累死穷汉”,并让地方百姓把他对这件事的判语作为的凭据,即便是他自己离开推官的职位,这个判决也是有效的,百姓可以据此上告。

创修葛仙祠碑记 清代

葛仙即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东晋江苏人,著名的道教人士,著有《抱朴子》一书,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据该碑文记载,宛城民众众议在南阳市小西关修建葛仙祠以纪念葛洪,该祠创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 )。

重修文庙记事碑 清代

文庙为旧时人们祭孔之地,也是讲学的场所。南阳府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八(公元1271)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知府张文明将文庙迁建于城内明唐王府旧址,即今王府饭店。此后,南阳府文庙多次得到整修和扩建。碑文记述道光二十年重修文庙诸事,此碑共有三通,碑文前半部分为《劝修文庙》的告示,告示详述儒学的重要,南阳文庙需急修,并拟对捐修者以捐银多少进行等次各异的褒奖。

重修三官庙山门内外庙宇金粧各处神像油画碑记  清代

南阳市小西关旧有三官庙,康熙三十三年善士赵治龙等、乾隆三十三年善士崔蒿等曾募化重修山门,数年后,山门等处倾圮,有崔景天之孙崔文蔚愿意捐财四百一十九两四钱重修山门内外庙宇金粧神像,又修庙左边石条路一条,小西关街邻为了表彰崔氏祖先之善,“刻铭千石,以志不朽”。

清优增生胡老夫子德教碑  民国

胡老夫子即胡锦川,南阳人,“秉性敦厚”,清末为元宗学堂国文教员,民国时自办学堂,教学有方,注重因材施教,“每升堂讲经史必反复举证”,“期诸生真知实践”,所教学生有数百人进入军政各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该碑文即记述胡老夫子的人品和教学成就。

五、存在的问题

1.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新野县沙堰镇有一几近废弃的桥,桥体大多为古代石刻、石质建筑构件所堆砌,但由于村民保护意识淡薄,有一小部分石刻已经被盗(图七、图八)。

2.大体量的石刻,在收入馆藏后,由于体量过大很难进入库房保存。建议建设碑廊,展示并保护古代石刻。

QQ截图20210514154134.jpg

图一、田野搜集石刻

QQ截图20210514154147.jpg

图二、田野搬运石刻

03.jpg

图三  重要古代石刻库房保管

04.jpg

图四  石刻集中保管

05.jpg

图五  石刻集中保管

06.jpg

图六  石刻集中保管

06.jpg  

图七、新野县沙堰镇一几近废弃的桥

07.jpg 

图八、新野县沙堰镇一几近废弃的桥

08.jpg

 

作者简介:姚军,馆员,南阳市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

 

(此文刊发于《南阳市博物馆2021专辑》)

 



官方网站

爱彩彩票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

爱彩彩票资料 - 爱彩彩票免下载 - 于文红 版权所有

官方网站

爱彩彩票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